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沈福馨艺术简历
沈福馨,1948年2月生于贵州安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首届理事、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贵州学派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贵州省美协第四、五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一、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及中国美协多次提名展。2001年6月,作品《青城幽径》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提名奖。2003年12月,作品《盘江路》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优秀奖。2008年8月,作品《水滃云飞》获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金奖。同年,获《中国书画报》年度人物称号。曾经在福建、广东、山东、浙江以及香港、台北、巴黎、槟城、吉隆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数次。主要作品有百米长卷《世纪三峡》、长卷《鲁阁幽峡》;组画《安顺老风景》、《中华五岳》、《四大佛山》、《天上西藏》、《喀纳斯组画》、《黄姚纪游》、《忆写台岛》、《我的花溪》等;写生稿《三峡写生集》、《黔南画稿》等和独幅作品《青城幽径》、《汇聚》、《银涛》、《秋霁》、《秋晓图》、《圣湖烟声》、《南国天池》等。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并在中国收藏网、今日头条、百度百科等网络上载有多处链接。出版有《沈福馨山水画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沈福馨》(天津人美大红袍)、《沈福馨三峡写生集》(马来西亚)、《鲁阁幽峡山水长卷》(台湾)、《荣宝斋画谱》、《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沈福馨山水作品》(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当代国画名家精品典藏·沈福馨》(外文出版社)和《沈福馨2008-2014绘画作品集》等画集。
中华五岳序列组画之一·太华灵峻图
中华五岳序列组画之二·泰岱松风图
沈 福 馨 的 山 与 水
戴明贤
福馨与我有葭莩之谊,他父亲我叫表舅,我母亲他叫姑妈,而且终生姐弟情笃。两家又住得近,天天可以见面。但他年龄小我太多,记忆中只是个学步阶段的小小孩,皮肤雪白,睛如点漆,非常漂亮。后来真正接触,已是一九七○年前后。那时天下大乱,逍遥派自寻其乐,我捡起小时候喜爱的书法篆刻,消磨生命。有一次给他大哥福康刻名章,他知道了,一下子让我给他刻了好几枚,我这才知道他在学国画。本科是历史,兴趣在绘画,又在国防工厂搞工会工作,业余成了本职,于是乎如魚得水。过些时候,寄给我一帧峡江小景,笔墨还很稚弱。过了两三年,有一次去安顺,正碰上一个五人展,福馨的作品在其中就很突出了。以后他调到省文联《贵州美术》编辑部,经常可以见面谈天,我就从近处看着他在艺事上勇猛精进,一步步臻于今天的成就。不仅如此,其间还嵌入了一个研究屯堡地戏的阶段,也卓有建树,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福馨的成功,天分才气之外,那股选定什么就孜孜矻矻、不休不歇的韧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生来心多旁骛,浅尝辄止,所以最羡慕福馨的这股劲头。多年前有一张报纸刊出李可染先生一方墨迹:“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我看了感动,剪贴在本子上,至今犹存。心虽向往,终不能至。今天写福馨,不觉想起这段话,他才真有点“师牛堂”的精神。
中华五岳序列组画之三·恒峰悬寺图
中华五岳序列组画之四·寿岳如飞图
福馨画山水,自觉选定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大致说来,中国山水画很早就经历了一个从本工画到文人画、从画形象到画印象到画心象的过程,又提炼出一套与物象若即若离的笔墨形式,有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欣赏它须如九方皋相马,得之于牝牡骊白之外。它与戏曲、古琴、书法同属高度的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它是一柄“双刄劍”:能致一些人臻于艺术的高峰;又能引很多人走入匠艺的绝谷。写意山水大师黄公望、石涛、担当、黄宾虹、傅抱石等人的作品,令我们如饮醇酒,玩味不尽;而大量的则是陈陈相因的刻板之作,模山范水,死气沉沉。往往一厅之中、整版之上,尽是旧相识,无一新面孔。山水画至此,已是穷途末路。疗救之法,乃在写生。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无人不奉为圭臬,然真能身体力行者能有几人。实践者中,又有不同取向:多数人(包括石涛本人和上列诸家),写生只是草稿,创作取其大意,指归仍在笔墨;虽画上标明某山某峰,实已大加改造。另一派吸纳西画创作规则,画某景确是其景,创意处在于表现手段。这样,创作有了源头活水,乃能长用长新。然而这条路上,往往也埋伏着“照相主义”的陷阱。福馨不惮跋涉攀越、长途写生的劲头,简直要以“悍然”二字来形容,方能相近。他住花溪后,不常见面,我偶见他的至交罗道全兄,问起福馨行踪,不是正在甲地写生,就是正在去乙地写生的路上。我读过他的一些写生日记,大有徐霞客披荆斩棘的遗风。并且,他在创作上有大思路、立大计划,又能剋期付诸实现,如已完成的长四十三米的《鲁阁幽峡》长卷、长逾百米的《世纪三峡》长卷,这种气魄和毅力,非我辈庸常所能梦想。他的挚友罗道全也善作长卷,己成《赤水河春晓图》(七十五米)、《千里乌江图》(一百零七米)。道全别署石川,福馨别署石松,贵州画坛的这两块石头,真足以起懦警顽。
中华五岳序列组画之五·嵩高峻极图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彤云
“山水画”山水并称,传统是详画山而略画水,甚至不画水,凭空一叶扁舟、岸边几点倒影,即觉水光滟潋。山作实写,水以暗示,虚实相辅,气象万千。国画画山,有极丰富的技法积累:皴法、矾头、树法、石法等等,任画家从容检选。贵州号称山国,黔人举目苍山如海,开窗青峦入座,福馨上手就画黔山,很快得心应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画山的佳作甚多,天津人美二00八年出版的大画册中,如构图复杂的《青城藏幽》、笔墨简约的《凌云乌尤图》、构思奇兀的《峨山青青》、繁简相发的《乌江畅怀》,我都很喜欢。而论代表作,当推《鲁閣幽峡》长卷,特别是其中《静祠长春》一段,天生壮丽风光,笔墨亦足以副之,审读细玩,油然而生宾虹老人所谓“中华大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美感和豪情。
四大佛教名山之二·峨眉圣迹
四大佛教名山之三·普陀仙山
福馨画山多了,渐渐移情向水。这是倦于故步、思辟新径的胆识;也可以说性情之使然。他就真有点像水,又温和又坚韧,默默然行千里、镂顽石。这是主观一面。客观方面:贵州之水与山永结不解之缘,至柔与至刚相生相发、相反相成,蔚为奇观。(从福馨的一帧《三叠泉》,可窥见黔水风姿之一斑)。形态多跌水,千姿百样,大如天河倒泻,细如银练坠瓶;声势如交响乐,宏则群山共鸣,微则私语绵绵。画家置身其间,自然会产生把它推向前台主体的愿望。但国画画水,是又一个大课题、大难题。古人也有水法,一种用蛇行细线交错相叠,表现微波粼粼,至齐白石尚用此法;一种画出图案风格的朵朵浪花,表现惊涛骇浪,常见于木版画如陈老莲《屈子行吟图》。都属表现主义手法,并非写实,因笔有线而水无痕也。写到这里,想起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有一则说到画水,印象很深,翻查出来,其文如下:“余两过赵州栢林寺,见吴道子画水,在佛殿后梁短壁上。波涛汹涌,翻涛骇沫,仰视之,目为之眩。”我曾游都江堰二王庙,庙内也有一壁画水。我竚立画前,先是看那些曲线有无书法功力,渐渐神摄其中,真产生了摇荡目眩的感觉。但要用更写实一些的手法画贵州水,就必须另找绘画语言。从福馨大画册中较早的画水作品《疏风》,《石趣》、《孟夏》(均作于二00五年),看得出笔(表现手段)与水(表现对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扞挌,尚未找到表现水之形态质感的惬意笔墨。同页的《叠翠》,创作间隔仅半年时间,即见进境。看他二00八、二00九的年选画册(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表现各种水景的形、质、态、势,已然得心应手。《春涧时鸣》、《响水河系列之三》、《清泉》、《春水潺湲》、《雨谷惊雷》、《春潮》、《二00九年集封面》等,都是画水佳作。它们不仅画出水的动态气势,而且景物配置有致,笔墨繁简得宜,色调和谐雅洁。其中一帧《银涛》,四善皆备,最觉惬心。
四大佛教名山之四·五台圣境
忆写台岛系列游记之一·险峻雄奇太鲁阁
福馨画水的兴致方兴未艾,艺术手段也正在精进完善的中途。前年他曾夜访寒舍,与我讨论退休后的探索思路。我建议他更加自觉地寻找和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是艺术家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这几天细读福馨的几本画册,以个人的浅见和偏好,觉得他的写生型创作(大画册中称为“家乡好水”和“九州履痕”)胜于“写生画稿”,写生作品又胜于“主题创作”。还有他归在“信手涂鸦”一辑、一批尝试各种表现、不十分经意的作品.
忆写台岛系列游记之二·青山绿水
忆写台岛系列游记之三·玉山积瑞图
其中精采之作甚多。如《惊涛拍岸》,水纹最妙,不仅可观“惊涛”之形质,又有笔法灵动之可供玩味。《峡江早发》以细写之江崖与泼彩的远景相对比,新鲜而又合谐。《紫草潭》取“倒‘品’字”构图,饱满而又空灵,等等。我觉得,这里面含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信息,甚至隐藏着层楼更上的机杼,值得细致地爬梳取舍。比如,我觉得福馨的构图布局,以简洁单纯、大气浑然为最大优长,上举诸作都属此类。而处理景物众多的画面,如册中《南国秋晴》、《秋声》、《秋霁》等,则受实景拘囿,怯于扬弃,观之有冗杂拥塞之感。而《春水潺缓》虽画面极满,因景物单纯,即觉眼目舒爽。这里就有一个剪裁的课题。记得吴冠中先生曾为文谈到,他在写生过程中就按构图的要求,直接对实景加以挪移、芟除。“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绘画和文章一样,剪裁与提炼极其重要。又如,福馨有些作品,一幅中的用笔用墨,细与粗、密与疏、浓与淡、线与染兼施并举,形成丰富而和谐的对比,虚实相发,很是受看。如《武陵人家》、《滃2》、《春临山涧》等作。
忆写台岛系列游记之四·阿里山林涛
天上西藏系列组画·圣域
而有的作品,主体与陪衬、近景与远景,块面与细部,以同样的精细笔墨表现,平均使力,我感觉有点单调、平面、性灵窒碍。如对次要景物的笔墨作点“减法”,稍画简约一些,与细致刻画的主体虚实相映、层次丰富,画境会更加赏心悦目。摄影家多用自由变焦的相机,就因它可以虚化赘物,凸出主体,增强景深感。我看国画书法作品,常觉笔墨“单纯的统一”者,不如“对比的和谐”者更耐玩味咀嚼。但这种全幅密度一致的画法,似乎恰是福馨愈趋明确的选择。那我只能服从决定,保留意见了。画水,是福馨用工最勤、探索最深、成就最著的所在,也是他仍要继续致力的主要课题。水之为物,瞬息万变,无定形、无静态,要以有迹之笔,把它定格于纸上,永难臻于至善,探索之途修远。然而至乐也正在这过程之中。福馨画水已极出色,但并非已无进境的空间。穷尽其相的实写,固为福馨画水的主要手段,但永动的水,越实写越难写。比如跌水之漫过巨石,极薄一层,若有若无;福馨状之,大多恰好;有时过详,则似实体之网了。我有个不知深浅的想法:能不能把水纹再加一番提炼,溶入以虚化唤起联想的因素,最终成熟一套具有鲜明个性的绘画语言,创出一门“沈水”。
天上西藏序列组画·山口
天上西藏序列组画·大江
以上思考,似乎可以归纳为一点:在坚实的写实能力之立足点上,适当吸收写意画派的营养,福馨的艺事有可能出现新的进境。其实他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可以更有意识地去进行探索。福馨认同于“国画中的新现实主义”的定位,而现实主义也是非常讲究对生活素材的取舍提炼、对艺术手段的磨砺完善的。梅兰芳先生对戏曲表演艺术,有一个“少--多--少”的“三段论”:初学阶段苦于表现手段贫乏(少),舞台实践中勤奋积累而趋于丰富(多),渐臻化境时扬弃冗枝赘叶,只留精萃(少),艺术力量更为强烈。可以说,这是所有艺术创造的规律。福馨已走向第三阶段,所以我提出“做减法”的建议供他参考。
天上西藏序列组画·天路
天上西藏序列组画·瑶池
我爱读画而不能着一笔,不敢强作解人。福馨定要我对他的画说点看法,诚意难却,就借“看着他长大”的老资格,说些隔靴搔痒的外行话来交卷塞责。说错了,福馨付之一笑可也。
二0一0年六月六日草竟
天上西藏序列组画·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