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头条在线 > 新闻 > 正文

唯有诚意方能修身——著名书法家程兴林作品赏析

来源: 网络 2024-01-31 10:40:33 

军旅出身的书画家不少,他们行笔当中往往都蕴含着一股坦荡豪迈的情怀;学院出身的书画家更多,他们作品里往往更注重典雅精到的技艺。落实在作品上,情怀需要技艺来支撑,技艺则需要情怀来滋养。程兴林的书法之路,恰恰结合了这两类人群的优长,因此更加难能可贵。

 

 

于良史《春山夜月》180x49Cm 2022年

 

 

苏轼《新城道中》 180×96cm 2023年

我与兴林是画院同事,因此往来较多,对他的艺术旨趣和书风追求了解得更为详细些。他从少年时代对书 法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数十年孜孜以求、寒暑不断。他向往一种既能充分抒情又讲求微妙法度的艺术面貌,因此一方面将目光投向那些经典的法帖,另一方面又自觉地保留自我,将经典临摹化为一种“以古为新”的创作状态。 对于这种穿梭于拟古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兴林的理解又近乎董其昌:“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薛诸名家伎俩,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 空粉碎,始露全身。”说到底,真正的书家应当追求一种由“妙”入“神”之境。所谓“妙”,正是今天学院教学中严 格的技法教学,习书者能仿得一体便可谓之“妙合古人”;所谓“神”,才是书家创作时嗒然忘我后的精神内化,并能以脱略形似的精妙技艺“再塑真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妙”已属不易,入“神”则更需情怀、胸襟和识见。

 

 

钱起《归雁》 50 x 28cm 2023年

 

 

李颀《晚归东园》 29×19cm 2023年

在这种艺术追求之下,兴林花了极大的功夫去揣摩古人作品。这里我很谨慎地没有使用惯常的“临摹”一词,是因为,他面对古帖或读或写,更多地是进行一种今与古、我与帖之间的对话沟通,只有在古帖的某一要素真正进入他的审美视域、并与之发生共鸣时才有后续的临摹行为。因此,与其说兴林在临摹古帖,不如说他是一 种交流和领悟。例如,在他广阔的取法范围中,宋人尤其是米芾意义重大。而米芾书法中洒脱的意态和沉着痛快的行笔体验则被兴林内化为一种自我精神的印照。在他很多小品行草书中(如书《王维野望诗》),虽说尚未完全做到“脱去米芾伎俩”,但笔致中已能将那种飞扬天真和凝练厚重融为一体,而成为诚实自在的情感抒发。观其下笔处,绝无任何矫揉造作的多余动作,所有笔画锋颖内含,手腕牵掣使转,振迅有力,特别是横折笔铺毫顺势回环冲突,得意处如猛将带兵,酣畅痛快,笔画末端自收自束,笔虽止而势无穷,特别耐品。

 

 

杨基《登岳阳楼望君山》180×49cm 2022年

 

 

晏殊《浣溪沙词》 36×14cm 2022年

当然,兴林对书法的取法远不止于宋人,他对晋人小草、明清大草以及汉魏碑版等传统都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切实的体会,而都能映照以自我的精神,展现出自我的风格。在他看来,只有深入地理解传统,又能以厚重的品格加以真诚的书写,才可能创作出感人的书法作品。这也是他给予当今书坛的一个重要启示。兴林嘱我在其书法集付梓之际说几句勉励的话,而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唯有诚意方能修身,这是他的从艺之道,也是他的为人之道。

  魏广君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  

 

 

张九龄《初秋忆金均两弟》 32.5×14cm 2023年

 

 

汪藻《春日》 180×96cm 2022年

 

 

艺术家简介

  程兴林,字一墨,四川仪陇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家,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曾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推荐要闻

图片新闻
本网专题
中国头条在线 www.wwt8.asia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18 www.wwt8.asia. All rights reserved.